调查还表明,我国待查明矿产资源量巨大,总体资源查明率平均为36%。
目前,环渤海地区其他港口煤炭下水量也在快速增长,编制一个包括环渤海地区主要煤炭发运港煤炭价格走势的指数,来反映整个沿海地区动力煤价格走势,进而反映中国动力煤价格走势,这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今后,政府进行国内煤炭市场调控的时候,需要更多的考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市场情况以及可能会出现的相应变化,所以也将给稳定国内煤炭市场带来更大的难度。
环渤海煤炭价格指数发布之后,无论是国内煤炭贸易商参与煤炭进口谈判,还是国内煤炭企业参与煤炭出口谈判,都有了一个较好的参考标杆。自从2009年我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之后,国内外煤炭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之间的影响也更加直接。环渤海煤炭价格指数肯定也有助于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一个中国煤价的标杆。该指数是通过采集环渤海地区秦皇岛港、天津港、曹妃甸港、京唐港、国投京唐港和黄骅港等港口动力煤离岸平仓价格,经统计处理后得出各港口、各煤种的价格水平及变化幅度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需求水平持续提升,加之印度经济的启动,其能源、资源需求水平也快速提高。
煤炭市场中国指数的发布,顺应了市场发展需求,有助于增强中国价格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今后,政府进行国内煤炭市场调控的时候,需要更多的考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市场情况以及可能会出现的相应变化,所以也将给稳定国内煤炭市场带来更大的难度。尽管2010年煤炭进口数量可观。
净出口额在2001到2003 年间达到了最高点,那时中国每年的煤炭出口量有8000万到9500万吨,净出口量也曾高达9000万吨。在近百年内的大多数时期,中国都是一个煤炭净出口国。在大多数年份,这些投资都能保证煤炭供应可以与煤炭需求同步增长。另一方面,美国、南非和哥伦比亚的煤矿逐渐退出大西洋地区低迷的经济体,转向关注更有活力的亚太地区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
作为对比,中国的煤炭进口量仅占国内消费量的4%,却占到了国际煤炭交易量的12%。今年5月,又有评论家称,2010年的煤炭进口总量可能会达到1.7亿吨。
从重要的石油出口国,转变成需求量快速增长的净进口国,这一角色转换过程催生了中国政府和石油企业的一系列新战略。在这些越来越偏远的地区开采煤炭,意味着需要同时上马配套工程来保证运输,尤其是要修建铁路,以保证能把开采出来的煤炭及时运到东部、南部和中部需求旺盛的地区。2003年以来,中国的煤炭出口量逐年下降。而在2008年,中国进口煤炭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连1%都不到。
而钢铁行业的发展,又得益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工程和基础建设项目。所以,中国国内煤炭需求和消费的小小变化,都会对国际市场上煤炭的生产和供应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对于国际煤炭市场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内能源政策的取向,以及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状况。对国际石油勘探开采的投资。
在年产35亿吨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产量,资金需求规模就会进一步上升。此前有官员声称,应该给煤炭年产量封顶,控制在38亿至40亿 吨之间。
蒙古即将取代澳大利亚,成为中国焦炭的主要供应地。在此背景下,中国煤炭的进口量从2003年的1000万吨,迅速增加到2009年的1.35亿吨。
印度尼西亚在亚太市场上继续领先于澳大利亚,是火电用煤的主要供应者。在2010年8月,中国公布了又一项旨在贯彻能源进口来源多样化战略的举措,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60亿美元贷款,换取25年之内提高煤炭供应水平的承诺。2009年,中国是烟煤和焦炭的第二大进口国,仅次于日本,领先于韩国。煤炭进口的急剧增长,让人不得不担忧这种在中国居于主导地位的能源会不会重蹈石油覆辙。购买对象包括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蒙古等地的煤炭资源公司和煤炭开采公司,其中包括:中国冶金工业集团、华能公司、中国国际电力有限公司、兖矿集团、神华集团,还有中国的主权基金——中国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但是,由于煤炭出口国的数量相对较少,而这些国家的政局又相对稳定,所以中国的煤炭产业政策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可能要远远弱于石油。
现实状况的持续改善,目前倒是有可能会实现。从2003到2009年间,中国的发电装机容量和电力消费量都翻了一番。
如果非传统天然气资源可以大规模开发利用的话, 有望取得更为乐观的成绩。2010年初的旱灾,也让火力发电厂对煤炭的需求在短期内大幅上升,这主要是为了增加发电能力,以弥补水力电站不能正常运转造成的供电缺口。
如果中国采取这个建议的话,未来几年内煤炭进口水平都会保持在较高的位置,并且有可能逐年上升。供应水平还要受到煤炭储备策略和运力瓶颈的制约
此外,公司下属5家子公司分别负责重组其周边平顶山煤田的小煤矿和郏县的部分小煤矿,拟重组小煤矿29家,我们预计明年年底前整合小矿的产量将全部释放。2010年-2012年,公司自建矿产量增量主要来源于集团收购五矿,新建的首山矿,以及对六矿、八矿、十一、十三矿进行改扩建的产能增量,预计未来三年产量的复合增长率为5%2010年-2012年,公司自建矿产量增量主要来源于集团收购五矿,新建的首山矿,以及对六矿、八矿、十一、十三矿进行改扩建的产能增量,预计未来三年产量的复合增长率为5%。此外,公司下属5家子公司分别负责重组其周边平顶山煤田的小煤矿和郏县的部分小煤矿,拟重组小煤矿29家,我们预计明年年底前整合小矿的产量将全部释放
除了有能够反映国际市场的中国价格之外,想要真正的获得国际市场话语权和影响力,我们可能有两种选择,一是加强自我保障能力,减少进口需求。国内煤炭贸易商在参加煤炭进口合同谈判的时候,只能勉强参照秦皇岛港动力煤价格。
这可能是中国价格国际化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今后政府进行市场调控必须要具有更开放的视野。二是努力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资源消耗,减少能源、资源浪费。
但是,反映国际市场煤价走势的更多的是澳大利亚价格、南非价格以及北欧价格,我国煤炭产消量占全球份额都达到了40%以上,中国价格却没有在国际煤炭市场上得到应有反映。10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正式发布,开始试运行。
煤炭市场中国指数的发布,顺应了市场发展需求,有助于增强中国价格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之所以说是麻烦,是因为有了这个指数之后,国内外煤炭市场的联动性可能会进一步增强,尤其是国内外煤炭价格的相关度有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国内外煤价走势的一致性更强。但是,这一指数的发布可能也会给政府今后的市场管理与调控带来一些麻烦。编制反映中国煤炭价格的中国指数只是中国争取扩大国际煤炭市场话语权与影响力的努力之一,想要真正提高中国在国际煤炭市场的话语权还很不够。
但是指数的发布和试运行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想要让这一中国指数发挥其应有作用,未来工作的难度以及复杂程度可能并不小,务必要努力使其真正反映国内煤炭市场变化,并以此来树立权威的中国煤炭价格国际标杆。中国在国际稀土市场的影响力很好的佐证了前者,而2009年和今年四季度,国际矿业巨头两次降低煤炭、铁矿石协议价格,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只要资源进口国需求回落,国际矿业巨头市场垄断程度再高、控制能力再强,价格下调基本上也是不可避免的,资源进口国这时才相对的拥有了话语权。
这无疑也将对提高中国在国际煤炭市场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需求水平持续提升,加之印度经济的启动,其能源、资源需求水平也快速提高。
以前,业内人士都用秦皇岛港的煤炭价格走势来反映沿海动力煤市场价格,甚至是中国动力煤市场价格情况。因此,近年来,国际能源、资源市场的卖方市场特征日益明显,买方的市场话语权和议价能力快速下降,这也是我们买什么,什么涨价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